眾人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岳飛,近千來一直深受中國人民的崇敬,他那英勇抗金的事跡,一直被人們傳頌不絕,他那精忠報國和寧死不屈的的精神以及對忠、孝、義、慈、崇儉抑奢等道教思想的切身踐行,一直被人們仰慕效仿。時至今日,祭祀岳飛的廟宇仍然遍布大江南北,岳飛的身份早已從民族英雄上升為道教護法神靈。然而,學界一般喜歡從儒家的立場去研究岳飛,其實岳飛的思想行為處處契合道教的修道思想。
岳飛生活于北南兩宋之交的年代,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年僅三十九歲的他就被秦檜一伙奸侫所謀害。但他卻用這短暫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岳飛精神”,這種精神的誕生與當時的道教思想有很大的關聯。
《宋史?岳飛傳》載: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span>
從中不難發現,岳飛的父親岳和是個具有濃厚道教感情的大善人,他那慷慨施舍、不追債討租的品行是一個不信鬼神的人很難具有的,他為自己兒子取名為“鵬舉”顯然是受到道教的影響,是繼承了道教的祥瑞崇拜,其“鵬”字也是源于道教的《南華真經》:“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再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我們就不難理解岳和的崇道舉措了。北宋是一個崇尚道教的朝代,從宋太祖趙匡胤到宋真宗趙恒,這些皇帝對道教的崇尚一代勝過一代。尤其是后來的宋徽宗,他集天神(長生大帝君)、教主、皇帝于一身,成為歷代崇道的帝王中最突出的一個,并且從六個方面興辦道教事業:
一、頒示天神下降之事,公開夢見老君面諭“汝以宿命,當興吾教”。
二、大興宮觀木土。
三、為神仙人物加封賜號并制定道教節日。
四、提高道士地位,仿照宮廷官吏品秩增置道官、道階、道職。
五、多次下詔令天下郡縣搜訪曉道法、有道術的道士,廣開入道之門。
六、提倡學習道經,設立道學制度和道學博士,編修《道史》、《道典》《道藏》。中國人自古就有上行下效的傳統,在北宋皇帝與朝廷的帶領下,百姓個個淳樸善良、忠孝守信,致使中國文化走進了歷史中的豐盛時期。生活在北宋末的岳和,自然會受到當時社會崇道風氣的影響,其子岳飛也難免受到熏陶【1】。
早在唐代,道教祖師呂洞賓已將奉行忠、孝、義、慈作為修道成仙的條件,這些條件對岳飛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岳飛的忠,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忠于國家”這個觀念自幼就銘記于岳飛的心里,岳母姚氏曾在岳飛背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在岳飛被張俊、秦檜等誣陷,以“謀反罪”關進大理寺獄后,主持審訊“獄案”的御史中丞何鑄,在詰問岳飛“反狀”時,岳飛憤然地脫下上衣,袒露出背上深人肌膚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表明一腔忠心報國的堅定意志。何鑄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在罪狀得不到證實的情況下不愿順旨給岳飛定罪。他確定岳飛是國之忠臣良將后,就把自己審訊結論上報氣焰薰天的宰相秦檜。秦檜無奈,迫不得已才說:“此上意也?!毕蚝舞T挑明了捕岳飛入獄是高宗皇帝趙構的旨意。然而,為了擁護岳飛的忠心,何鑄頂著丟烏紗帽的危險,大義懔然地說:“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焙舞T果然因此被罷官、貶謫徽州?!?】可見岳飛的報國之忠,具有極其撼人心魄的威力,以致感染了良心尚未泯滅的秦檜黨徒何鑄。
岳飛“天性至孝”,對母親姚氏的孝順達到極至,禮儀上盡量做到盡善盡美。岳飛幼年喪父,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小就將恢復中原、迎回二圣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母親也鼓勵岳飛參軍報國。但是岳飛每次一想到如果參軍就只能將母親獨自留下,就不忍離開母親??墒窃滥干蠲鞔罅x,不同一般的普通母親,屢次勸說岳飛為國盡忠,最后岳飛才“不得已,乃留妻養母”。當岳飛跟隨高宗皇帝南渡后,河北淪陷,岳飛與母親便失去了聯系。岳飛雖然隨著部隊南征北戰,但心中一直牽掛著身處北方金國占領區的母親之安危?!跋瘸既障η笤L,數年不獲?!敝钡揭惶煊腥松觼砹嗽滥傅目谛拧盀槲艺Z五郎,勉事圣天子,無以老媼為念也”。岳飛第一次得到了母親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去金國的占領區接回母親??墒窃跀痴紖^敵人盤查很緊,通過不斷的反復嘗試,共經共十八次才接回了自己的老母親。接回母親后,岳飛熱淚盈眶,立即跪拜在母親面前譴責自己不符孝道。后來,不管軍務多么繁忙,岳飛幾乎做到早晚探視母親,并親自為她“嘗藥進餌”,檢查衣服、器用的干濕冷熱,“語咳行履未嘗有聲”,遇到出師,必定嚴飭家人對母親細心侍養。岳母姚氏去世后,岳飛痛不欲生,他“水漿不入口者三日,每慟如初,毀瘠幾滅性”。他和長子岳云“跣足扶櫬歸葬,不避途潦蒸暑”。落葬后,又“廬于墓,朝夕號慟”?!?】可見,岳飛之孝是非常人可比擬的。
岳飛一生特別重視情誼講究正義,并且非常痛恨那些忘恩負義的人。
身為朝廷官員,岳飛必然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大小事情,不但要為打勝仗操勞,同時還需面對身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有慷慨大度的人,也有小肚雞腸的人。岳飛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總是以他的正義去感化別人。在同朝為官的臣子之間,岳飛一直保持自己正直、無私、知恩圖報之大義。岳飛剛入伍時,四處碰壁,抱負無從施展,幸好受到了時任河北招撫使的主戰派張所的提拔。后來張所被投降派罷黜,逝世于嶺南,但“其子宗本尚幼”【4】,岳飛到處尋找,幾經周折才找到了張所的兒子后,就把他當作自己親生兒子一樣撫養,甚至破例請求朝廷賜予張所兒子一個官職。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岳飛的知恩圖報的義氣卻活生生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后來在紹興四年(1134)收復襄陽六郡的戰斗中,朝廷曾派劉光世部隊增援岳飛,可在岳飛已經收復襄陽六郡的三天之后,劉光世的部隊才姍姍來遲。本來劉光世延誤了軍情理應治罪,但是岳飛在上報戰功時卻稱“雖其至不及期,然臣之軍士知有后援,所以能成薄效”【5】,他說是因為劉光世的部隊與自己部隊能成犄角之勢,才能擊敗敵軍的。紹興十一年(1141),張俊知道韓世忠曾經想殺掉前來議和的金國使臣以破壞宋金和議之事后,立即轉告秦檜,獲得了秦檜的旨意:先去分掉韓世忠的部隊,然后再處辦韓世忠。于是張俊興沖沖的來找岳飛商量如何分掉韓世忠的部隊。張俊對岳飛說:“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軍,朝廷意可知也?!睕]想到岳飛竟然對滿心歡喜的張俊一陣痛罵:“不然,國家所賴以圖恢復者,唯自家三、四輩。萬一主上後令韓太保典軍,吾其將何顏以見?!薄?】岳飛的凜然正義讓張俊那樣的忘恩負義之徒顯得極其卑微渺小。同為中興四將,差別竟然如此之大。顯然,岳飛一生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心中的“大義”。
岳飛的忠并非單純的忠于皇上,而是對道教思想的踐行——“以百姓心為心”,是因為他心性慈悲,總是為國家、為百姓著想。
岳飛對南宋的妥協議和政策自始至終都是堅決反對的,在對金妥協議和過程中,高宗心中最怕的,就是岳飛的抵制。因此,紹興七年(1137),當被扣押在金的南宋議和使者王倫被放,帶回了金國允許議和的消息后,高宗一面加緊了議和的部署,一面對駐防長江中游的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岳飛三令五申,不得越出“界分”,以免“引惹”金人??稍里w并未遵從,仍然積極地進行“聯結河朔”活動,為北伐準備。他派出一批批人員,攜帶蠟書、旗子,潛入中原,去聯絡義兵,相約以“岳”字為旗號,一旦北伐,舉旗響應。樞密副使王庶視師江淮,岳飛寫信給他說:“今歲若不舉兵,當納節請閑?!苯B興八年夏天,高宗為了說服岳飛贊同議和,宣詔岳飛入朝。岳飛猜測到高宗的意圖,于是上書高宗“乞歸田野,以養殘軀”。高宗遂以“疾速前來行在”、“不許再有陳請”的嚴厲詔旨,迫使岳飛來到臨安(杭州)。接見時,宰相秦檜也在場 。高宗向岳飛表明了是出于孝悌、不得已才議和的苦衷。岳飛毫不隱諱地表示反對,他指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議?!痹谠里w的強烈反對下,高宗“默然”秦檜“銜之”,都只好記恨于心?!?】
后來,高宗因議和成功大赦天下 ,大臣們都照例向皇帝呈獻謝赦的公文,岳飛卻借此機會,重申“議和不便”。他特地授意幕僚張節夫起草了著名的《謝講和赦表》,其中寫道:“念此艱難之久,姑以和好之宜……圖暫安而解倒垂,猶之可也;顧長慮而尊家國,豈其然乎……臣幸遇明時,獲觀盛事,身居將聞,功無樸于涓埃,口誦詔書,面有慚于軍旅,尚作聰明而過慮,徒懷猶豫而致疑,謂無辭而請和者,謀;恐卑辭而益幣者,進?!薄?】《道德經》云:“慈故能勇?!痹里w之所以有如此冒死進言的勇氣,是因為他具有心系天下百姓的慈悲情懷。
岳珂說:“飛用兵,雖伐叛,亦以廣上德為先?!毙男源缺脑里w在能夠不殺生的情況下會盡量避免。建炎四年(1130年)初,被金軍窮追逃往江西虔州的隆祐太后,給沿路居民帶來極大騷擾。其護衛禁軍,一路明搶暗奪,無異強盜,引起群眾反抗。領憤怒的虔州群眾包圍了隆祐太后的住所—— 景德寺。隆祐太后遂指使禁衛軍殺出景德寺,“縱火肆掠”,激起更大的民眾動亂。事隔三年,高宗傳出“密旨”給岳飛,命令岳飛血洗虔城,為隆祐太后的“震驚”實行報復,岳飛接到這一“密旨”拒不執行。他上書高宗:“請誅首晉,而赦脅從?!?高宗批復:“不許?!痹里w再次上書據理抗詔。高宗沉默不答。岳飛不顧激怒高宗的危險,第三次上書堅持己見。高宗不得已同意讓岳飛自己裁決。岳飛只把造事頭領彭鐵大、李動天、陳順等繩之以法,保住了虔城百姓的生命, “虔人歡聲如雷”,繪岳飛像掛在家中祭祀禮拜?!?】正是因為岳飛具有《道德經》中的慈勇精神,他才多次“抗旨”,不屈地與趙拘、秦檜妥協投降政策作斗爭,大無畏地面對“蒙冤受害”的。
當然,岳飛除了具有以上所述忠、孝、義、慈等道教思想行為外,他還遵行道教崇儉抑奢的生活原則。
岳飛在平日里生活非常節儉,平常吃飯時桌上的葷菜不會超過兩個,其節儉程度勝過一般普通家庭。 有一次岳飛請部將郝政吃飯,郝政看到岳飛的飲食過于平淡,于是就拿了點在當時隨處可買到的酸餡給岳飛嘗嘗。岳飛居然沒有吃過那種東西,嘗了一點后覺得味道不錯,就對手下的人說:“留其余以為晚食?!痹肋@一舉措讓旁邊的郝政感到相當的慚愧。還有一次,岳飛讓廚房做飯時,發現桌上多了份雞肉,他馬上查問為什么會多一樣菜的原由,得知雞肉是別人送來的后才不再追究,只是沒忘叮囑不要再給他送菜?!?0】
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蒙冤被害后,秦檜讓自己的爪牙王會去抄岳飛的家,沒想到岳飛“家無儋石之儲,器用惟存尚方所賜,之外無有也”【11】。岳飛家除了一些皇上賞賜的東西,剩下的都是自己作為一名武將必備的鎧甲、寶劍,和一些常用家具以及幾畝薄田,并沒有其他什么貴重的東西。岳飛生前身居高位,當時人們個個都在追求物質享受,奢侈風氣盛行整個社會,他卻如此的節儉抑奢,足見他對道教思想踐行之毅力!
因為岳飛一生踐行道教思想,以“忠、孝、義、慈、儉”為生活原則,將“以百姓心為心”當作為官標準,在他遇害之后,岳家軍駐地荊湖一帶的百姓都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之中,全不顧權奸秦檜的兇焰如何高漲,幾乎家家懸掛岳飛的畫像進行祭祀,并在鄂州城內的旌忠坊為他設立忠烈廟;百姓們還把他的一些事跡,編成各種形式的故事,彼此相互傳頌;以致宋孝宗登基后馬上為他建廟進行祭祀,并加封謚號“武穆 ”?!?2】1615年,明神宗又為岳飛加封圣號“三界靖魔大帝”,并建廟賜額、核定祭儀。后來的歷代帝王也無不對他充滿敬畏和崇拜,大眾百姓也無不對之頂禮膜拜?!?3】最后,他漸漸地從民族英雄走進道了教神壇。
總之,在岳飛身上,不僅體現出了傳統儒家的完美人格,而且折射出道教思想在特殊時代的結晶和縮影。
參考文獻:
【1】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修訂本
【2】脫脫:《宋史》卷三八O,《何鑄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
【3】岳珂:《鄂國金佗粹編》,卷九,《遺事》,中華書局1989年版
【4】岳飛著,黃邦寧編:《岳忠武王文集》,卷末,乾隆三十五年影印本
【5】岳飛著,黃邦寧編:《岳忠武王文集》,卷一,《乞先推劉光世軍犄角賞奏》,乾隆三十五年影印本
【6】岳珂:《鄂國金佗粹編》,卷八,行實編年卷五,中華書局1989年版
【7】脫脫:《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
【8】岳珂: 《鄂國金佗粹編》,卷十
【9】脫脫:《宋史》,卷一二四,《岳飛傳》
【10】岳珂:《鄂國金佗續編》,卷二七,黃元振:《岳武穆公遺事》,中華書局1989年版
【11】岳珂:《鄂國金佗粹編》,卷八,行實編年卷五,第687頁,中華書局1989年版
【12】鄧廣銘:《岳飛傳》第464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13】湯陰縣志編纂委員會、湯陰岳飛紀念館、湯陰岳飛紀念館:《岳飛廟志》第161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版
本文作者:邱清輝 原文發表于《恒道》雜志2017年第1期 來源:道教之音網
岳飛網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