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將不勇,則三軍不銳?!迸嘤俦徊慌驴?、二不怕死的大無畏氣概,帶出一支勇猛頑強、敢打敢拼的部隊,關鍵在于指揮員要有血性。
“非虎狼之將,難有虎狼之師?!弊鳛榫毐蛘?、帶兵打仗的帶頭人,指揮員的賁張血性,是對官兵最好的感召與號令。指揮員沖鋒在前、英勇無畏,官兵就能不怕犧牲、奮勇殺敵;指揮員臨危先懼、望而卻步,部隊就會喪失信心、畏戰怯戰??菇鹈麑⒃里w勇冠三軍,多次率兵擊敗入侵之敵,“岳家軍”勁旅名垂史冊;清軍統帥葉志超臨敵畏戰,在日軍進攻下潰逃五百里,兵敗平壤、軍威喪盡。
著名戰將彭雪楓曾說,在戰斗中指揮員的勇敢性和堅決性,起著決定性作用。徐海東指揮庾家河戰斗,子彈洞穿左眼自后頸出,醒來后躺在擔架上返回前線指揮。龍蟠鎮總攻,王震見敵人有潰逃跡象,拔槍躍出戰壕,大喊“我是王震,跟我來”,官兵士氣大振、潮涌而上。指揮員敢于橫刀立馬,官兵就敢于赴死。戰爭年代,我軍之所以敢與強敵對決,并最終贏得勝利,與各級指揮員“將不兩生、軍不兩存”的膽氣血性是分不開的。
血性如刀,不磨則不快,不礪則無鋒。對于錘煉血性,當前各級指揮員大多能嚴格要求自己,但也有少數人存在一些錯誤認識。有的認為錘煉血性是基層官兵的事,自己搞好部署、抓好落實就行了;有的認為現代作戰指揮基本上由自動化指揮系統完成,與自己有沒有血性關系不大;有的認為自己兵齡長、覺悟高,即便平時不磨礪,到了戰場上也會有血性。這些錯誤認識不清除,就難以帶出有血性的官兵,部隊上了戰場就會怯懦懼戰。
火熱的強軍實踐,是錘煉血性的最佳熔爐。各級指揮員要培育絕對忠誠的可靠品質,時刻做到黨叫干啥就干啥,堅決執行、毫不含糊;煥發求戰求勝的戰斗激情,以執行任務、參演參訓為契機,增強挑戰的渴求、保持高昂的狀態、堅定征服的決心;磨礪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在嚴格的軍事訓練中、在艱苦的惡劣環境中,涵養堅如鐵、強如鋼的心志,增強敢打惡戰、能打硬仗的勇氣。
(作者:汪瑞利 單位:66444部隊)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